重視孩子差異,不等於追求「客製化教育」

公告類別:

【投書】劉國兆:重視孩子差異,不等於追求「客製化教育」(本文發表於天下雜誌獨立評論【讀者投書】)

2016/04/22

作者: 

劉國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近年來,許多企業經營的理念、思維與做法,逐漸地影響了政府,也改變了原本科層體制中部門各自分工、上下層級分明的運作模式,於是政府必須以提升效率、發揮效能及獲得效益,來滿足人民的期待與需求。

由於「顧客至上」的理念已經深植人心,不僅政府常常強調「人民做主」,連原本重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界,也開始引進一波波企業經營的運作模式。然而「人民做主」的想法,如果欠缺周延縝密的作法,就可能衍生處在優勢階級或高社經地位背景的人民,更加鞏固自身地位與利益的可能性。這種可能,其實與教育所重視的「個別化差異」是背道而馳的。

我以目前企業界正盛行的「客製化服務」概念進一步加以說明。在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市場,企業、公司、行號、商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商業利益,必須想方設法地獲取顧客的青睞,讓顧客成為產品的愛用者,甚至成為品牌的跟隨者。就像特斯拉(Tesla Motors)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一公布新車「Model3」後,訂單瞬間湧入,立刻刷新全世界所有車廠有史以來的最佳銷售紀錄。在亮麗的銷售數據背後,特斯拉不知費盡多少心思,去分析市場愛用者的習好、品味、購買金額等大數據,並促發一股「特斯拉等於時尚新潮」的旋風,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掏錢買車。

然而,資本主義市場是立基於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這與階級、社經地位是有對應關係的。所以,「客製化服務」確實可以滿足特定的需求與喜好,只要顧客願意花錢買單,「客製化服務」就可以不斷持續運行。

但是,教育可以比照企業來推行「客製化服務」嗎?教育可以按照家長的消費能力與喜好,提供對價的商品服務內容嗎?有人會問:那你們不是常說要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嗎?是啊,只是教育所重視的「個別化差異」,與企業推行「客製化服務」,是出發點完全不同,目的大相逕庭的兩套做法。

「個別化差異」是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家庭、文化、價值觀,存在著個體成熟度、學習風格、生活適應、人際互動等差異性。教師必須從學校的共同性(課程、教學、活動……),找到順應學生的個別性(補救教學、輔導、個別化作業……)的切入點,讓具有個別差異的學生,不至於因為差異影響了學習,阻礙了學生發揮天賦的可能性。也因此,學校不能因為家長無法提供足夠的消費能力,就因而減損了學生學習的機會。

而這些細緻而綿密,從人性出發又歸結到人本身的教育措施與作為,豈能率爾以企業經營模式來加以約制或要求?所以,當外界又輕易地以「人民做主」、「客製化服務」來要求學校時,別忘記,學校不能自失教育立場,只為了順應那一個個動人又好聽的「口號」。因為,「個別化差異≠客製化服務」,不是嗎?

(作者為台北市北投區清江國小校長)

 

關鍵字: 

客製化 

教育 

差異 

學生 

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