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情境、意境、心境 四境合一的教育

公告類別:

環境、情境、意境、心境 四境合一的教育

文/劉國兆 臺北市北投區清江國小校長

 

    生活在臺灣這個孕育我們成長的大環境中,環境教育早已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切身議題。環境教育所碰觸到的議題極廣,無論是人(個人、家庭、社區、社會、國家、國際、全球…)、事(環境保護、生態保育、資源管理、能源運用、社區文化、經濟發展、政治制度…)、時(過去、現在、未來)、地(城市、鄉村、高山、大海、溪流、農地…)、物(生物、資源、作物、生態…),所涉及的層面既深且廣。以清江國小而言,我們選擇了適當的環境教育題材,組成了跨領域團隊,進行「臺北市清江國民小學結合社區資源推動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成效研究」的專題研究。

    然而,在將對環境教育的關心,轉換成實際保護環境的行動之前,學校教育所努力的,是將「環境」轉化成教學的「情境」。環境本身不會說話,但是經過適當教學活動安排的情境,會讓孩子們思考與對話,也因此,教育的專業在於透過專業的判斷,選擇了適合不同身心發展階段孩子的教學材料,並引發孩子主動學習的意願與興趣。再以清江國小為例,五年一班在陳麒元老師帶領下,從「綠蠵龜的保育」作為出發點,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帶領下,將環境教育議題帶入班級之中,讓孩子們彷彿身處綠蠵龜遭受到環境汙染破壞的情境中,於是大家集思廣益,齊心合作,展開一系列的行動計劃。

    當然有了情境後,還要透過更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或是更高層次的思考,才能將「情境」轉化成思考後的「意境」。「情境」引發孩子們思考與對話後,究竟產生了哪些「意境」上的想像,並從想像中擘劃出圖像呢?孩子們可以從思考與對話中,開始建構他們對於環境教育議題的行動概念圖,並在更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或是更高層次的思考引導下,將「意境」上的所有想像,逐一轉換成可以實踐的行動。繼續以清江國小為例,五年一班為了讓大家了解綠蠵龜所面臨到的艱難處境,於是設計出模仿綠蠵龜被塑膠繩纏住的體驗活動;並且製作宣傳海報,對學校學生、老師、家長,甚至到捷運站外對民眾宣導。

    最後,產生了「意境」後,到底在「心境」上留下了什麼呢?從「意境」轉化成影響長遠的「心境」時,主要是從「環境」、「情境」到「意境」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感動、心動、行動」串連後,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什麼印記。這個印記,可能會造成孩子們投入相關的產業或社會運動,也可能成為繼續帶領他人從「環境」、「情境」、「意境」到「心境」這四境合一的歷程,真正體會環境教育議題對人類生命、生活與生存重要性的領導人。

    教育就是一種「環境」、「情境」、「意境」到「心境」四境合一的歷程,也是讓孩子們從「感覺」、「感想」、「感知」到「感動」四感合一的歷程。這也就是清江國小為什麼努力地帶領孩子們,不僅僅只是吸收書本中的知識,還要充分運用五官,去深刻體會書本以外的浩瀚世界。就讓我們一起跟著孩子,體驗這「四境合一」的豐富歷程吧!

本文刊載於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8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