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網路管理-ping的參數

資訊文件分類:

ping的參數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參數說明】
-t :不停的ping指定的電腦,直到按下Ctrl+C中斷。

-a :將位址解析為電腦NetBios名。

-n :發送count指定的ECHO資料包數。通過這個命令可以自己定義發送的個數,對衡量網路速度很有説明。能夠測試發送資料包的返回平均時間,及時間的快慢程度。預設值為 4。

-l :發送指定資料量的ECHO資料包。預設為 32 位元組;最大值是65500byt。

-f :在封包中發送“不要分段”標誌,封包就不會被路由上的閘道分段。

通常你所發送的封包都會通過路由分段再發送給對方,加上此參數以後路由就不會再分段處理。攻擊常用指令為ping IP –t –f –l 65499,同一廣播網域且該網域內封包通信不通過防火牆比較容易成功。出現「需要切割封包,但已設定 DF(Don't Fragment,不要分片) 旗標。」代表防火牆或路由器要求必須切割封包,但你使用-f使得在Flag三位元中的其中的DF位元(=1)已經定義不能切割,所以防火牆把封包丟掉了。常見MTU值(通信協議的某一層上面所能通過的最大數據包以位元組大小)為:
• 1500.以太網信息包最大值,也是預設值。是沒有PPPoE和VPN的網絡連接的典型設置。是大多數路由器、網絡適配器和交換機的預設設定值
• 1492. PPPoE的最佳值,一些老樹
• 1472.使用ping的最大值(大於此值的信息包會先被分解)   
• 1468. DHCP的最佳值 
• 1430. VPN和PPTP的最佳值
• 576.撥號連接到ISP的標準值

-i :將“生存時間”欄位設置為TTL指定的值。指定TTL值在對方的系統裡停留的時間。同時檢查網路運轉情況的。

-v :tos 將“服務類型”欄位設置為 tos 指定的值。

-r :在“記錄路由”欄位中記錄傳出和返回資料包的路由。通常情況下,發送的資料包是通過一系列路由才到達目標位址的,通過此參數可以設定,想探測經過路由的個數。限定能跟蹤到9個路由。

-s :指定 count 指定的躍點數的時間戳記。與參數-r差不多,但此參數不記錄資料包返回所經過的路由,最多只記錄4個。

-j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電腦清單路由資料包。連續電腦可以被中間閘道分隔(路由稀疏源) 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k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電腦清單路由資料包。連續電腦不能被中間閘道分隔(路由嚴格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w:timeout 指定超時間隔,單位為毫秒

https://blog.gtwang.org/linux/ping-and-arp-scan-ip-mac-addres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