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扎根 釀出下一代的台灣味

公告類別:

017-11-30 00:04聯合報 劉國兆/國小校長(台北市)

 

 

美食家布希亞.沙瓦杭曾說:「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可見,飲食不光只是吃吃喝喝填飽肚子、上餐館打打牙祭或是社交生活聯絡感情而已。飲食,還可以從不同觀點深入分析,其背後是否蘊藏更深層的意涵。

對社會學者來說,飲食是「階級的象徵」;對民族學者來說,飲食是「身分認同的指標」;對歷史學者來說,飲食是「時代的印記」;對地理學者來說,飲食是「我來自何處的宣稱」;對哲學家來說,飲食是「食物意義與關係的思考」;對營養學者來說,飲食是「經過價值判斷與選擇的標準」;對教育學者來說,飲食是「健康教育的學習活動」;對文化學者來說,飲食是「在地文化與人類之間的連結」。

獲得全球最佳名廚第十四名的江振誠,日前宣布放棄米其林二星的榮譽,並希望回台灣傳承經驗與知識給新世代,而他所獨創的「八角哲學」,更有「順應節氣、尊重自然,讓好食材發揮最大價值」的理念。他希望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味」,他說:「身為一個台灣人,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在台灣做出能夠真正定義我們這一代台灣味的東西」。

所以當政府全面推動「在地、有機、當季」的飲食觀念時,對學校而言,絕對不只是讓學生吃得健康而已,更進一步地,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我為什麼要吃這些食物,這些食物來自哪裡,這些食物與我自己、與生存的環境產生什麼樣的連結關係,也可以去探討飲食與家人、社區、文化、生態、社會的關係為何。而這些討論,可以在健康教育課進行,也可以在與食安議題有關的社會課進行,更可在飲食主題的語文課進行。

落實食育,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議題。當世界名廚江振誠將「定義我們這一代台灣味的東西」當作自己的責任時,身為教育人員,在當前塞爆的教育議題中,如何去蕪存菁,又能配合瞬息萬變的教育潮流,實屬不易。但是,當我們開始選擇以不同觀點深入分析飲食,並且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更廣闊的飲食面向知識,促使學生將飲食與周遭人事物串連在一起,進而開啟不同的人生觀時,相信有一天學生將會認真的思考:「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這句話究竟具有怎麼樣的深刻意涵。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847444?from=udn-catenewnews_ch2